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它是产业社区。
乡间共话是村民的议事场地,是村民自治的一个载体。2022年寒假,西南大学一年级学生龙旺回到齐心村院子组的家里,发现村里有些不一样,家门前那栋破旧房子变成了一栋崭新别致的书屋。
刚到齐心村驻村工作不久,毛定杰走访时发现周昌发家几乎废弃的老屋,石头砌成的墙壁给人以年代久远的沧桑感。漆黑的夜,孤独和恐惧随之而来,周昌发只得匍匐桥上,手脚并用完成了人生记忆中最深的一次渡河。周昌发说,直到初中毕业没考好进入补习班后,才发自内心地想读书。20世纪90年代中期,毛定杰在镇雄师范学校任教,因为家住在县城,毛定杰把宿舍钥匙留给周昌发等几个学生,让他们自由进出。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明华山房位于院子村民小组,不远处是齐心村两所小学之一的院子小学,因为各种原因,在那里就读的学生迁移到其他学校就读,虽然上学之路远了,但那里的孩子们仍在坚守读书之路。
入院大门有对联明邻里情行朴素事,走乡间路去浮华心,表达了质朴的家风和乡风。2022年6月16日,明华山房改建完毕并投入使用,陈列的300多件物件俨然是一幅齐心村的清明上河图,同时也像历经沧桑的老人,娓娓讲述一个村庄的悠远历程。春节以来,昭通市各重点项目加足马力、大干快上,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顺利完成每个时间节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近年来,昭通市大力打造千亿元级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大抓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大抓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大抓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3年,昭通市将突出电好基础、从磷起步、硅模发展,培育三个千亿元产业,壮大产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增强经济体魄,让发展动力强起来,发展速度快起来,发展效能提起来,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优势,全力推动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担任河长两年多来,他管理的赤水河(威信段)二级支流3公里河道两岸,山坡披着绿装。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昭通,近年来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发展潜力正在激发,发展韧性正不断增强。柴峻峰摄让185.07万脱贫人口持续增收1月27日7时53分,载有516名务工人员的G2301次列车从昭通市镇雄站缓缓驶出,前往温州南站……春节刚过,昭通各地返岗务工忙。
昭通赤水河,水清岸绿。立春时节,走进位于昭阳区永丰镇的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务工人员正忙着修剪枝条、管护果园,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百姓生活节节攀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生态底色增色增彩……春回大地,七彩云南鲜花盛放,地处滇东北的昭通生机勃勃。昭通地处乌蒙山区,当185.07万贫困人口挥手告别贫困,站在乡村振兴新奋斗起点上,当地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把一切为了农民特别是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村民孔令昆高兴地说。昭通地处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地形地貌独特,生态地位特殊,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云南省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责任重大。昭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绿色能源,如何推进产业兴市,在滇东北开发上谋求新突破?当地摸清家底,打好资源优势这手牌,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跑起来赋能。丁世新摄让工业薄弱的短板强起来春节后,在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的旗滨集团项目施工现场,飞扬的尘土挡不住劳动者的建设热情,他们奋战在各自岗位,浇筑混凝土、砌砖筑墙。
昭通市还建立完善营商环境发布推介、作风问题曝光亮相、项目投资张榜授牌、产业培育现场点评等比武赛马激励机制,不断掀起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大抓产业大抓招商的干事创业热潮。踏上新征程,昭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下齐心,接续奋斗,奋力实现云南省委提出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在乌蒙大地写下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红苹果就是我们的‘致富果,我家承包管理了90亩果园,还负责管理抽水站,加上土地流转等收入,去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这一年,当地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等问题3185个,破解企业用地难题156个,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
郑远见摄赤水河之变,是昭通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旗滨集团昭通超白石英砂精加工及光伏高透基材项目是昭通市引进的一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概算投资约11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20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将带动近万人就业,并带动物流运输、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巧家海坝、小羊窝光伏项目并网发电……2022年,昭通新开工入库项目1255个,引进市外到位资金达1065亿元。结合2021年5月发布的《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昭通市组建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工作专班,梳理制定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和考核方案,按月开展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报告工作,实施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6大行动,有效守护好赤水河,让清清河水流不尽。2022年,昭通开展了一场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机关效能、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作风效能革命,推动一系列改革试点落地见效。保护绿树青山的同时,当地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流域内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10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2732元增加到2022年的16296元……一幅水清、河畅、岸绿、鱼游、景美、民富的美丽画卷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正徐徐展开。
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介绍,昭通630万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305万,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250多万人,其中省外务工人数常年保持在160万人以上,务工收入占全市农村家庭收入的75%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让一江清水出云南新春刚过,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杨敏便拿上笔和本子开始巡河。
丁世新摄合盛硅业水电硅、旗滨光伏高透基材等重大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推进,中晟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锂宸2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5000吨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水环境保护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要遵循高站位严要求,坚持问题为导向,建立长效机制。
善作者顺时而谋,善成者因势而治。接下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昭通市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昭通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逆势上涨,增幅达41.7%,但与云南省和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规模小、关联度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依然是发展短板。2022年,昭阳红苹果、噜咪啦薯片入选云南省10大名品,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达1100亿元。昭通转山包光伏发电基地。李东旭摄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继续实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机制,力争基本消除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现象。路走对了,还要走稳走实。
苹果产业是昭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当红产业,也是昭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带动农民增收的样本。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说。
杨承新说,2023年,当地将重点围绕中心城区、重要水系、重要山脉、重要区域、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高速公路绿美、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绿美、渔洞水库径流区绿美、大山包生态绿美等10大示范项目,推动绿美昭通建设,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乌蒙儿女的心,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书写昭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企业人事部主管吴欢欢说:‘局长直播带岗提高了公司知名度,还降低了招聘成本,让公司和求职者实现双赢。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多个省份以召开会议或发布行动方案等形式部署工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月29日,上海召开发布会,提出将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从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全面激活文旅市场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位于贵州贵阳的大数据科创城数智中心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该项目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主体施工,在年底确保项目准时投入使用。在实现开门红后,消费市场依旧热度不减。对此,网友天空的燕评论说:真好,老乡们再也不用辛苦抢票了。
通过当地人社部门开展的局长直播带岗活动,他在江苏一家汽车企业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建议,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网友十八公留言说:为‘春风行动点赞。在线下送好岗的同时,人社部门还在线上助力求职群体更高质量就业。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四川春节后首趟省际劳务协作专列从成都东站出发,600余名川籍务工人员乘坐这趟免费专列,赴广东返岗复工。政府搭台唱戏,企业收获满满。